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浅谈中学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素质教育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之后,素质教育不仅走进了教室,走进了课堂,而且成了衡量我们教育成败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在认识、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偏差。怎样搞好素质教育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通过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认为应该从以下
几个方面改进和加强。
1.  转变教育观念,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深刻的变革。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多为“应试教育”,认为教育只为升学服务,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重视少数类子生,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等等。持这样的观念,必然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关键是“内化”,即将知识转化为素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都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等。为此,中学在办学思想方面要转变封闭式的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办学思想,树立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需要,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观点;在教学观念方面,要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素质、能力培养的辩证关系,转变长期以来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素质培养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的新教育观。
2.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既要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合格师资队伍,又要切实抓好在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稳定,师德良好,业务过硬,教有特色的中学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1)加强教师学历层次提高进修工作。学历层次提高进修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进修使中学教师从德、智、体、美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中学素质教育的需要。(2)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基本功的训练除传统的“三字一话”外,还应具备操作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3)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在我国中学现阶段的办学条件下,加强所有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抓好中学阶段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使骨干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整个中学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家是加强中学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作风等组成。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首先是要改革课程教材,要编出一套质量较高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材。目前教材仍偏难偏深,内容过多,学生负担过重。现在初中14门课,如果加上增加的环保、法制、国防、禁毒、计划生育、计算机等许多读本或配套教材,实际上初中是二十几门,学生负担怎么能不重?所以近期要对现行教材进行必要的精简、调整。从长远的发展方向看,还是要搞自然科学的合科教材和社会科学的合科教材。
从课堂教学方法上,我们应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经验。如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德国根舍范例教学法,我国北京朝阳区小学教师马芯兰的渗透教学法,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原则,湖北武汉大学教授黎世法六课型教学法及其异步教学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自学辅导法”等,都在想方设法让教育教学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都注意了学生主体论,能力目标论,动态发展论,多渠道获得知识论。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讲授方法,把讲授、辅导、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掌握知识同时要优化课堂结构。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多媒体等,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从十二、三岁开始,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人的思维品质,他们有能力自主探索,并且他们必须通过在他人的合作、配合下自主探索。只有这样,青年期的个体才会找到自我的价值和使命,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否则,如果丧失了这样的机会,那么他们正常的人格发展就会受到威胁。
4. 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保障
我们对教育的评价原来基本上是分数评价,它不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的需要,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现在要改变单纯的分数评价,新的评价机制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看学生利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能只看一次考试或一张试卷的分数。同时应对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给以多种方式的激励,形成崇尚创新、追求创新,努力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有力机制。
5. 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的素质教育网络
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因此,教育的推行与提高应该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特别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素质教育应是一种开放式的,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

(1)营造有利于创新素质培养的家庭环境
家庭义不容辞地肩负着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的责任和义务。但很多家长们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私有财产”,而不是“社会人”,把自己一些难以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他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全才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文化课之余,学会唱歌、跳舞、绘画等等,于是,过于沉重的期望逐渐演变成了严重的压力,使得有些孩子出现逆反情绪。家长要转变子女成才观,树立行行出状元的新观念,不给孩子增加过重的学习负担和思想压力。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需要发展各地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所以对于家长来说,最好有正确的人才观。
 (2)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发挥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积极性
   校园文化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要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育人环境。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一是要开展多层次、高品味的校园活动,如中学生艺术节、校园文化节和科技活动周等,使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得到锻炼,增强他们认识生活和创造生活的能力;二是要创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养成和维持,要靠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因而这也是一个锻炼和考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三是要发挥学校党、团组织的育人优势,重视学生社团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3)社会各界主动配合参与素质教育的工作
全社会营造出有利于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和支持系统。包括对教育导向的宏观指导、科研创新的经费投入以及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观的舆论导向,还可建立素质教育基地,如建立国防教育训练中心、科学·艺术馆、天象馆、国学馆等,利用社会上的丰富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正确引导热点,力戒人为炒作,积极为素质教育呐喊助威,提高舆论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许佳等,关于中学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教育教学研究,2007(9)下旬
[2].段丹,创新素质与中学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参考,2007(4)
[3].杨立杰,关于高级中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国科技信息,2005(9)
[4].陈闽霞,论中学素质教育、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6)


TAG:浅谈中学素质教育

在线客服

010-5165158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00852-688743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