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的二种探究模式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的二种探究模式

摘要:应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同形式的猜想,比较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研究了定性猜想后的具体公式体现和发散猜想后进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的体现。发现进行定性猜想对于学生来讲较容易设计实验,而进行发散猜想后,猜想无边际,导致学生偏离科学性,从而使设计实验具有复杂性。结果表明在创造教育中此二种探究模式在探究性题目中普遍涉及到。
关键词:创造教育;定性猜想;发散猜想

创造性,电脑技术处理,借助于微处理器的信息创造、加工、储存、修复和分类,成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新时代的基础。电脑将代替人类的大部分工作,学校不再成为受教育的唯一选择,由于电脑的普及,使人们不必费心地使用自己的脑力去从事一些简单机械的思维。教育的关键在于寻找电脑的不足,找寻人脑无法为电脑替代的功能。电脑与人脑孰优,关键在于人能否保持创造力。
开设创造思维训练课是开展创造教育的一种渠道,但如果仅只有这一渠道,没有各科教学的配合,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还是有限的,不协调的。
笔者对在科学学科而进行创造性教学进行了研究,现介绍其中比较成熟的两种模式:
一、 设疑—定性猜想—实验设计—公式—应用模式
(1) 设疑
美国Webquest探究模式提出:发现问题的目的包括两方面①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②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科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创设好一个优良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更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出发,学生对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题最感兴趣。
(2) 定性猜想
所谓猜想,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将自然或实验室观察的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超越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结果的猜想为定性猜想。在重点、难点、疑点知识中,选定发散点。接着根据设置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猜想。
(3) 实验设计
 抓住相应的猜想点,进行实验设计。在进行实验设计可以通过借助不同的器材,设计出不同的实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实验,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遇到问题时,教师参与,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还能通过合作交流、互动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使认识渐趋完善、深化。
(4) 公式
依据学生提出的不同猜想,引导学生设法验证。或进行推导,论证,或进行调查、实验。结果大概有三种情况:证明猜相完全正确,于是定理、定律、公式就被发现了;证明猜想中存在不正确的因素,予以纠正,定理、定律、公式也被发现了;证明猜想是错误的,纠正之后,回到正确思路上来,定理、定律、公式,也被发现了。这种殊途同归,很有意义。
(5) 应用
给出若干应用题。题目分三类:一类能用公式解答;另一类不能用公式解答;还有一类,运用公式对整个题目只能做出部分解答,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课堂案例1、探究重力和质量关系的发现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在教学中是个重点,在这里可以选定为发散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现象,比如买水果时,必须要称量,才知价格的多少,我们知道这里称量出的结果是质量。提出问题:“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如何?”引发学生猜想,有些学生认为重力和质量无关,但更多的学生认为重力和质量有关,并且得出一个定性的猜想,那就是可能质量越大,重力就越大。继续提问:“重力的大小和质量大小的具体关系有如何呢?”这是一个定量的探究问题。要定量地探究某个问题必须要有相关的测量工具,如测重力的大小需用弹簧测力计,测质量的大小需用托盘天平。但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满足一系列的条件:①竖直放置。②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TAG:浅谈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的二种探究模式

在线客服

010-5165158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00852-688743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